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rts & Design NTHU

12/18 李亦凡|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李亦凡創作分享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李亦凡|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李亦凡創作分享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日期 | 2023/12/18(一) 15:30-17:20pm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李亦凡 2016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20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作品以影像為主要媒材,關注影像結合雕塑、空間裝置的可能性。藉由科技媒材的光雕投影技術,李亦凡提供了一種後設的敘事概念,他的創作像是駐足於敘事的門檻上裹足不前的「準備工作」。在這「準備工作」中,藝術家與媒材間的嬉戲、搏鬥、相互虐待,直到一方不支倒地,作品在腐敗中的屍體形成,然後,敘事才能默默開始。 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優選(2019)、高雄美術獎入選(2020)、世安美學獎_造型藝術類獎(2019)、金穗獎學生實驗類首獎與入圍(2018、2016)、宜蘭獎優選(2017)、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創作卓越獎(2017)等;近期展覽含:台南市立美術館(2023)、嘉義市立美術館(2022)、鳳甲美術館(2021)、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台北國際藝術村(2019)、台北市立美術館(2019)、台北當代藝術館(2019)、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9)、香港藝術中心(2018)。 圖片© 藝術家提供

【徵稿】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2024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徵稿,截稿日為2024年1月20日截止,歡迎踴躍投稿!

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2024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會議日期:2024年3月22日全天 會議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 藝術與設計學系系館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 / 藝術與設計學系 / 碩士班【理論組】 摘要截稿日:2024年1月20日23時59分 通知錄取日:2024年2月上旬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藝術,是形象的演繹、也是心象的再現;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粹、也是社會實相的駁雜;是一家之言的洞察、也是眾聲喧嘩的體現。面臨後疫情、戰爭的動盪、AI科技的突破等時代課題,本次會議以「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為題,強調藝術的多重面向與研究主題的多種可能,誠摯邀請視覺文化、中西藝術史、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藝術治療、藝術教育、影像研究、科技藝術等相關學術論文,參與發表。 徵稿對象:國內外人社藝術領域碩、博士班在學學生或取得學位三年內之畢業生。 使用語言:中文、英文 投稿須知:投稿者須繳交600-1000字之摘要(字數含:標題、內文、註解;不含:圖說、表格內文字、書單、附錄)。摘要檔案請勿超過5MB,以word檔或pdf檔為限。每人限投一份稿件。來稿將予以審查。 投稿連結:https://forms.gle/WMw1DPCnxdAwFNTTA 歡迎踴躍投稿!! 徵稿說明下載

12/11 蔡宗勳|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攤平的小徑:創作與我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蔡宗勳|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攤平的小徑:創作與我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日期 | 2023/12/11(一) 15:30-17:20pm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蔡宗勳 藝術家網站:https://tsaitsunghsun.com/ 1994年出生於彰化,現居住與工作於台北。作品聚焦在如何以視覺錯位的差異、影像對位的關係及空間與敘事的邏輯安排,帶進自我排列的系統與組合中,空間成為敘事的通道,作品即是原點,由人的感知而漸漸走入其中。近期聚焦於以個人或微小的經驗,擴張出作品與思考的敘事範疇,以此推論出影像、事物及空間的在場或缺席。 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優選(2019)、高雄美術獎入選(2020)、世安美學獎_造型藝術類獎(2019)、金穗獎學生實驗類首獎與入圍(2018、2016)、宜蘭獎優選(2017)、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創作卓越獎(2017)等;近期展覽含:台南市立美術館(2023)、嘉義市立美術館(2022)、鳳甲美術館(2021)、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台北國際藝術村(2019)、台北市立美術館(2019)、台北當代藝術館(2019)、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9)、香港藝術中心(2018)。 圖片© 藝術家提供

12/04 謝佑承|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方法集:我的創作實踐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謝佑承|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方法集:我的創作實踐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2/04(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謝佑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生活工作於台北。其創作關注材質、技術媒介的視覺性,以光和影像的角度思考其介面現象,藉以探索人與技術物的既定關係,如:數位與類比、實體與虛擬、錯置與對位、在場與缺席等,彼此相互索引的感知經驗與現實空間。 過去作品曾展出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關渡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機構,獲選臺北美術獎、當代藝術賞首獎、全國美術展銀獎、臺南新藝獎、世安美學獎、歐洲NEU NOW藝術祭、台新藝術獎季提名獎項,並獲得天美藝術基金會、文化部AND計畫贊助。近年委託製作及戶外光裝置見於台灣燈會(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2021)、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2021)、原創基地節(2021)、寶藏巖光節(2020)、月津港燈節(2020-2019)、關渡光藝術節(2018)與白晝之夜(2017)等藝術節。 圖片© 藝術家提供

11/27 謝牧岐|藝術專題講座.講題|繪畫的關鍵字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攝影:汪正翔 謝牧岐|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繪畫的關鍵字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1/27(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圖片© 藝術家提供 謝牧岐 專職繪畫創作者、兼課講師。 1981年出生於台灣台北,我是一個喜歡畫圖的人,雖然以繪畫的媒材為創作許久,但還是時常在苦惱要畫什麼,這樣的煩惱來於自己的內心以及外在環境。但隨著年紀的漸長,從在學校唸書時 想畫出最酷最好的作品,到現今是想好好畫出一件讓自己感覺自在的作品。這過程中間轉了好幾回,畫面主題、技法時常變來變去,卻也對此樂此不疲,但也從這些變化中,慢慢理出一些自己對於繪畫的看法與見解。 如果要用某種情境去形容,我對於繪畫的感覺,那應該是摘下眼鏡一片模糊的情境,在那個情境中既是當事人亦是旁觀者,一種深入卻抽離的混沌。

11/20 康雅筑|藝術專題講座.講題|媒材與藝術實踐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康雅筑|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媒材與藝術實踐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1/20(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圖片© 藝術家提供 康雅筑 生於臺灣臺北,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為複合媒材跨領域藝術家,她以全球紡織文化史和當代社會行為表象為基礎,進行田野調查與資料爬梳,作品主要探討關於族群身份、自然與人類、社會議題等之間的關係,擅長以編織技藝和自然材質相互運用,透過各種纖維材質與紡織技術的探討與延伸,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間的相異與連結,以材料本身所俱有的歷史意涵與本質的意義,同時思考生命循環與再利用的方式推進永續發展的可能,傳遞關於環境和人體、生命和死亡、以及織物歷史與身體編織動作之間的連結,作品涉及雕塑、現地裝置、環境藝術、編織、錄像、繪畫等。 曾獲美國佛蒙特工作室中心弗里曼全額獎助金、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獎助金計畫、以及多項藝術駐地創作計畫獎助金而得以於多個文化進行調查。藝術作品曾在日本、歐洲、北美、南亞等地展出作品,並在日本、秘魯、泰國、印度等地進行紡織文化研究。著有《紡織地圖》第一、二、三卷,同時在臺灣與國外還參與藝術教育和社區合作項目。

11/13 朱駿騰|藝術專題講座.講題|卡在中間的人 – 影像與物件間的回聲定位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朱駿騰|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卡在中間的人 – 影像與物件間的回聲定位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1/13(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圖片© 藝術家提供 朱駿騰 1982出生於台北 2010年畢業於英國倫敦金匠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班。大學於世新廣電主修電影,畢業作《睡美人》靈感取自於川端康成同名小說,入選第28屆克萊蒙費宏國際短片影展…等國際影展。 作品媒材橫跨電影,綜合媒材裝置,錄像..等。作品關注“個人”在面對當下社會/政治/文化等複雜結構下,所面臨的困境與生存狀態。 作品廣泛展出於各大電影節和美術館,包括的28屆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2014台北雙年展、台北當代藝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德國埃森當代美術館、以色列荷茲利亞當代藝術中心…等。2013年創立空場藝術聚落,擔任首任營運總監至2016年。 展覽影像紀錄 個人網站 www.chuchunteng.com

國際駐校藝術家Kacey Wong 駐校教學計畫-流浪放逐Drift Exile(2023/9/11~12/11)

國際駐校藝術家Kacey Wong 駐校教學計畫-流浪放逐Drift Exile(2023/9/11~12/11) Prof. Kacy Wong 為美國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士(Bachelor of Architecture,Cornell University, USA)、英國卻爾西大學雕塑碩士(Master of Arts,Chel-sea 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United Kingdom)、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博士 (Doctor of Fine Arts,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ustralia)。他曾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獲得由香港美術館頒發的香港當代藝術獎最佳藝術家獎;並獲得新銳藝術家獎和傑出藝術教育獎。他以藝術實踐参與政治活動,“雨傘革命的藝術公民”和“雨傘革命藝術保護區”的創始成員。過去十年致力把藝術創作與社會運動連结,透過大量幽默的行動藝術作品去說故事推廣自由民主價值,作品在全球各大重要傳媒廣泛報導,為世界帶來正面的轉化與創新。

10/24 清大感官實驗室|聲譜漂移工作坊

//聲譜漂移工作坊 //Sound Dérive Mapping Workshop // 主講:林欣怡 副教授 // 程式設計:Manuel Kretzer // 程式講師:賴威漢 程式設計師 // 日期:2023/10/24 10:10-13:00 // 地點:清大藝設系館二樓 8216教室 // 主辦:清大藝設系感官實驗室 // 時程: 10:10-12:00 // 名額:8人.參與者需自備筆電,安裝Processing軟體 // 活動網址:https://technoart.nthu.edu.tw/sensorylab/?p=30509 // 報名連結:請按此 圖片© 清大感官實驗室 「漂移」(dérive) 是國際情境(Internationale Situationniste,1957-1972)的基本實踐之一,根據Guy Debord於1956年國際情境主義文獻中的〈漂移理論〉(Theory of the Dérive),「漂移」是某種以不同方式快速穿移於城市路徑 的身體技術,涉及愉悅的行為動作重新建構意識的精神地理學,進行漂移的時程由數小時至數天不定,起始位置隨機,但必須不間斷地進行,直到知覺意識更新至不同的觀測「位置」,將城市空間的原始概念因漂移序列而轉化、切分為可不斷解構區塊與方向的異質空間。荷蘭藝術家Wilfried Hou Je Bek受國際情境主義的「漂移」論述影響,自稱「精神地理學家」(psycho-geographer),結合軟體演算法(algorithm)概念,將城市視為一具「精神地理學電腦(psychogeographical computer)的硬體,倡議「生成精神地理學」(Generative psychogeography), 一種以身體作為程式軟體,城市作為硬體的都市驅動漫遊行動。Wilfried Hou Je Bek認為「精神地理學效應可以被人為地創造出來,並非作為一個線性過程,而是作為一個突發事件,即事件的偶然性和包容性。」 無論是演算法、程式語言的隨機、偶然、分向、交換或漂移的脫軌改道,都是企圖借力「偶然隨機」的指令,讓步行者開啟個體於城市網絡的異質路徑。〈聲譜漂移工作坊〉以城市聲響的隨機錄製作為起點,,透過Processing軟體將參與者的聲語訊息視覺化,將音頻即時轉換為圖形,成為重疊至地圖漂移的數據聲點,在城市陌異

10/30 黃華真|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日子與力量:談創作的實踐與自由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黃華真|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日子與力量:談創作的實踐與自由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0/30(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圖片© 藝術家提供 黃華真 視覺藝術工作者、教師、畫畫的人。相信永恆,相信真理,致力活出生命的真實與深刻。 1986年生於高雄,2013年赴芬蘭美術學院(Kuvataideakatemia)交換,同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創作組,主修繪畫。黃華真的作品被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收藏,並曾於雪梨、東京、首爾、光州、香港、赫爾辛基、米蘭、巴黎、紐約等海外城市參與展出。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及淡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