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SOFT:DOC VI 影研會

//Soft:Doc VI影研會 何子彥:無名.名Ho Tzu Nyen : The Nameless & The Name // 放映導演|何子彥 Ho Tzu Nyen// 主持人|林欣怡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副教授// 放映影片|《無名》(The Nameless )、《名》(The Name)// 時間|2024/06/20(四)18:00 – 20:00//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3樓.紅氣球團體聆賞室// 詳細活動頁面|https://technoart.nthu.edu.tw/sensorylab/?p=30772 何子彥 1976 年生,生活與工作於新加坡。 何子彥的作品充滿大量東方和西方文化參照,領域廣泛,涵蓋藝術史、戲劇、電影、音樂和哲學,並且融合神話敘事和歷史事件,開啟對歷史書寫與歷史傳播的不同理解。何子彥長期探討東南亞多元文化身份。從語言、宗教、文化,及其影響力來看,東南亞都是一個多重面向的地域,以至於我們不可能將它化約為一個地理區域或某種歷史背景來理解。何子彥的作品交織了不同的知識體系、敘事和表現形式,反映出他對地區歷史的觀察。媒材則是經常以沉浸式和戲劇性的裝置形式,結合從紀錄片研究到奇幻作品等的檔案影像、動畫和電影呈現。 個展曾舉辦於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新加坡美術館(2023)、漢默博物館(2022)、豐田市美術館(2021)、Crow亞洲藝術博物館(2021)、日本山口藝術及媒體中心(2021)、 Edith-Russ Haus媒體藝術中心 (2019)、漢堡美術館(2018)、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 McaM ](2018)、橫濱表演藝術論壇(2018)、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2017)、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2015)、東京森美術館(2012)、The Substation(新加坡,2003)等。曾代表新加坡參加第 54 屆威尼斯雙年展(2011 年)。 Born in 1976 in Singapore, where he lives and works. Steeped in numerou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references ranging from art history to theatre and from cinema to music to ph
5/29 朱健文|講題|藝文工作者之著作權保障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朱健文講題|藝文工作者之著作權保障 主持|張馨之 清大藝設系兼任助理教授日期 | 2024/05/29(三) 10:10-12:00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藝設系館一樓8102演講廳 學歷:輔仁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台北藝術大學 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藝術法、文化法 演講大綱 :1. 著作權基本概念2. 私人間之著作權契約3. 政府機關之著作權契約4. 藝術產業與著作權發展
4/11 毛舞雲|講題|藝文採購裡的著作權實務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毛舞雲講題|藝文採購裡的著作權實務 主持|郭唐菱 清大藝設系兼任助理教授日期 | 2024/04/11(四) 17:30-19:20pm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學歷 2010~2012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MBA) 2006~2010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 (輔修外交)/學士 經歷 2017~迄今– 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助理研究員 2014~2018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會暨公共事務室/助理研究員 2012~2014 – 群星瑞智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法務暨版權部/法務副理 研究領域 文創授權 藝術授權 著作公共化 智慧財產管理 數位著作權
【研討會報名】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2024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徵稿,報名截止日為3月18日(一)17:00截止,歡迎報名!

【歡迎報名】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2024年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17篇來自全國各大學、藝術領域研究生之階段性研究成果。 歡迎您以聽眾身分,前來聆聽,發言、參與討論,共創優良的智識學習環境。 會議日期:2024年3月22日(五)8:00-18:00會議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 藝術與設計學系系館一樓演講廳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 / 藝術與設計學系 / 碩士班【理論組】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FVr5fWenPGse8ebQ7報名截止時間:2024年3月18日(星期一)17:00報名費用:免費參加,僅需提前報名 【研討會主題】 藝術,是形象的演繹、也是心象的再現;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粹、也是社會實相的駁雜;是一家之言的洞察、也是眾聲喧嘩的體現。面臨後疫情、戰爭的動盪、AI科技的突破等時代課題,本次會議以「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為題,強調藝術的多重面向與研究主題的多種可能。 ——————————————2024年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大會議程 8:00-8:50 報到 8:50-9:00 開幕致詞(主任致詞、大合照) 9:00-10:30 場次一 創作與時代的洞察 主持人: 張琳 副教授 發表人 / 論文名稱 評論人 1.翟允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 “The invisible power of Maria Eichhorn’s 5 weeks, 25 days, 175 hours”(〈Maria Eichhorn《5週,25天,175小時》(5 weeks, 25 days, 175 hours)的潛在力量〉) 高榮禧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2.沈韻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 “Artist and her means: Photomontage and Martha Rosler’s Bringing the War Home: House Beautiful ”(〈藝術家及其方法:照片蒙太奇與
12/18 李亦凡|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李亦凡創作分享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李亦凡|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李亦凡創作分享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日期 | 2023/12/18(一) 15:30-17:20pm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李亦凡 2016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20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作品以影像為主要媒材,關注影像結合雕塑、空間裝置的可能性。藉由科技媒材的光雕投影技術,李亦凡提供了一種後設的敘事概念,他的創作像是駐足於敘事的門檻上裹足不前的「準備工作」。在這「準備工作」中,藝術家與媒材間的嬉戲、搏鬥、相互虐待,直到一方不支倒地,作品在腐敗中的屍體形成,然後,敘事才能默默開始。 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優選(2019)、高雄美術獎入選(2020)、世安美學獎_造型藝術類獎(2019)、金穗獎學生實驗類首獎與入圍(2018、2016)、宜蘭獎優選(2017)、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創作卓越獎(2017)等;近期展覽含:台南市立美術館(2023)、嘉義市立美術館(2022)、鳳甲美術館(2021)、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台北國際藝術村(2019)、台北市立美術館(2019)、台北當代藝術館(2019)、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9)、香港藝術中心(2018)。 圖片© 藝術家提供
【徵稿】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2024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徵稿,截稿日為2024年1月20日截止,歡迎踴躍投稿!

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2024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會議日期:2024年3月22日全天 會議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 藝術與設計學系系館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 / 藝術與設計學系 / 碩士班【理論組】 摘要截稿日:2024年1月20日23時59分 通知錄取日:2024年2月上旬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藝術,是形象的演繹、也是心象的再現;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粹、也是社會實相的駁雜;是一家之言的洞察、也是眾聲喧嘩的體現。面臨後疫情、戰爭的動盪、AI科技的突破等時代課題,本次會議以「藝術的意象、意向與異相」為題,強調藝術的多重面向與研究主題的多種可能,誠摯邀請視覺文化、中西藝術史、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藝術治療、藝術教育、影像研究、科技藝術等相關學術論文,參與發表。 徵稿對象:國內外人社藝術領域碩、博士班在學學生或取得學位三年內之畢業生。 使用語言:中文、英文 投稿須知:投稿者須繳交600-1000字之摘要(字數含:標題、內文、註解;不含:圖說、表格內文字、書單、附錄)。摘要檔案請勿超過5MB,以word檔或pdf檔為限。每人限投一份稿件。來稿將予以審查。 投稿連結:https://forms.gle/WMw1DPCnxdAwFNTTA 歡迎踴躍投稿!! 徵稿說明下載
12/11 蔡宗勳|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攤平的小徑:創作與我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蔡宗勳|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攤平的小徑:創作與我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日期 | 2023/12/11(一) 15:30-17:20pm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蔡宗勳 藝術家網站:https://tsaitsunghsun.com/ 1994年出生於彰化,現居住與工作於台北。作品聚焦在如何以視覺錯位的差異、影像對位的關係及空間與敘事的邏輯安排,帶進自我排列的系統與組合中,空間成為敘事的通道,作品即是原點,由人的感知而漸漸走入其中。近期聚焦於以個人或微小的經驗,擴張出作品與思考的敘事範疇,以此推論出影像、事物及空間的在場或缺席。 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優選(2019)、高雄美術獎入選(2020)、世安美學獎_造型藝術類獎(2019)、金穗獎學生實驗類首獎與入圍(2018、2016)、宜蘭獎優選(2017)、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創作卓越獎(2017)等;近期展覽含:台南市立美術館(2023)、嘉義市立美術館(2022)、鳳甲美術館(2021)、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台北國際藝術村(2019)、台北市立美術館(2019)、台北當代藝術館(2019)、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9)、香港藝術中心(2018)。 圖片© 藝術家提供
12/04 謝佑承|藝術專題講座.講題|方法集:我的創作實踐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謝佑承|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方法集:我的創作實踐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2/04(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謝佑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生活工作於台北。其創作關注材質、技術媒介的視覺性,以光和影像的角度思考其介面現象,藉以探索人與技術物的既定關係,如:數位與類比、實體與虛擬、錯置與對位、在場與缺席等,彼此相互索引的感知經驗與現實空間。 過去作品曾展出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關渡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機構,獲選臺北美術獎、當代藝術賞首獎、全國美術展銀獎、臺南新藝獎、世安美學獎、歐洲NEU NOW藝術祭、台新藝術獎季提名獎項,並獲得天美藝術基金會、文化部AND計畫贊助。近年委託製作及戶外光裝置見於台灣燈會(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2021)、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2021)、原創基地節(2021)、寶藏巖光節(2020)、月津港燈節(2020-2019)、關渡光藝術節(2018)與白晝之夜(2017)等藝術節。 圖片© 藝術家提供
11/27 謝牧岐|藝術專題講座.講題|繪畫的關鍵字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攝影:汪正翔 謝牧岐|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繪畫的關鍵字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1/27(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圖片© 藝術家提供 謝牧岐 專職繪畫創作者、兼課講師。 1981年出生於台灣台北,我是一個喜歡畫圖的人,雖然以繪畫的媒材為創作許久,但還是時常在苦惱要畫什麼,這樣的煩惱來於自己的內心以及外在環境。但隨著年紀的漸長,從在學校唸書時 想畫出最酷最好的作品,到現今是想好好畫出一件讓自己感覺自在的作品。這過程中間轉了好幾回,畫面主題、技法時常變來變去,卻也對此樂此不疲,但也從這些變化中,慢慢理出一些自己對於繪畫的看法與見解。 如果要用某種情境去形容,我對於繪畫的感覺,那應該是摘下眼鏡一片模糊的情境,在那個情境中既是當事人亦是旁觀者,一種深入卻抽離的混沌。
11/20 康雅筑|藝術專題講座.講題|媒材與藝術實踐

圖片來源:藝術家提供 康雅筑|藝術專題講座 講題|媒材與藝術實踐 主持|林欣怡 清大藝設系副教授 日期 | 2023/11/20(一) 15:30-17:20pm 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教室 圖片© 藝術家提供 康雅筑 生於臺灣臺北,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為複合媒材跨領域藝術家,她以全球紡織文化史和當代社會行為表象為基礎,進行田野調查與資料爬梳,作品主要探討關於族群身份、自然與人類、社會議題等之間的關係,擅長以編織技藝和自然材質相互運用,透過各種纖維材質與紡織技術的探討與延伸,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間的相異與連結,以材料本身所俱有的歷史意涵與本質的意義,同時思考生命循環與再利用的方式推進永續發展的可能,傳遞關於環境和人體、生命和死亡、以及織物歷史與身體編織動作之間的連結,作品涉及雕塑、現地裝置、環境藝術、編織、錄像、繪畫等。 曾獲美國佛蒙特工作室中心弗里曼全額獎助金、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獎助金計畫、以及多項藝術駐地創作計畫獎助金而得以於多個文化進行調查。藝術作品曾在日本、歐洲、北美、南亞等地展出作品,並在日本、秘魯、泰國、印度等地進行紡織文化研究。著有《紡織地圖》第一、二、三卷,同時在臺灣與國外還參與藝術教育和社區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