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rts & Design NTHU

澤空間2025上半年檔期徵件審查結果公告

澤藝術空間2025年上半年展覽名單如下: 《不完整的連貫》 江育霆 《當代藝術中的生活與情境 (新竹試驗場)》 李立鈞 《器官風景》 楊承諺 《絨身之處》 陳姿蓉 《限時寵物》 黃久芸 《流玉》 王藎晗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 顏子耘 後續事宜將由本空間工作人員聯絡上述展覽申請者。 因檔期有限,無法滿足所有申請需求,敬請見諒。

【展覽】藝設系專任教師施富錡副教授於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藝廊展出 《時間痕跡-陶瓷創作個展》,展期:2025/1/23~2/16 ,歡迎蒞臨參觀!

【時間痕跡- 施富錡陶瓷創作個展】Time’s Imprints: Ceramic Art Solo Exhibition by Fu-Chi Shih ,展期:2025/1/23(四)-2025/2/16(日) ,歡迎蒞臨參觀! 開幕時間: 1月23日(四) 13:30展出地點: 文化藝廊 (新竹市中央路109號1樓) 展覽日期:2025年1月23日(四)至2月16日(日)每週二~週日 09:00-17:00(農曆春節期間1月27日(一)~2月3日(一)休館) 指導單位: 新竹市政府、新竹市文化局 展覽網站連結: https://www.f7-nthu.com 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及二館】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評圖展,歡迎蒞臨參觀!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評圖展 展覽日期 | 2024.12.24~2025.01.03展覽地點 | 竹師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2館參觀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 – 17:00(國定假日及週六、日不開放) 創作組評鑑日期:2024/12/24(二)評圖老師:黨若洪、黃華真、吳宇棠、謝鴻均、胡以誠、梁莉苓、張晴文、林欣怡、紀宇芳、李立鈞 設計組評鑑日期:2024/12/27(五)評圖老師:陳元杉、李建佑,蕭銘芚、江怡瑩、董芳武、施富錡、李允文、謝翠如、莊雅量 參展人 |楊詠心、王藎晗、林玟伶、鄧宇琇、陳姿蓉、王詩蘋、陳懷欣、巫惠琳、劉智淵、陳俐菁、賴柏臻、吳若曦、盧國聰、王儀川、呂亭葳、梁棋棋、葉家綺、陳昕昀、陳鈺慈、劉濬磊、蔡佩君、陳宥蓁、葉珮柔、顏子耘、黃竹賢、鄧宇彤、林亮廷、黃盈甄、蘇萱瑄、徐葳、鄭棻、陳弘諭、高利淳、林聖雲、歐宸辰、李若溦、王子容、林彥均、陳明玥、張上元、陳圓宓、張雅晴、幸芊芊、李禹彤、徐凱琍 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二館新秀申請展檔期審查結果公告

審查結果:第一檔:一碗菜尾湯 (2025/03/03-03/28)第二檔:搓-前與後 (2025/09/08-10/03)第三檔:在邊界上生長 (2025/11/24-12/19) 後續事宜將由本空間人員聯繫各檔期展覽申請人。本次新秀展申請踴躍,但由於檔期有限,無法滿足所有申請者,敬請見諒。

【藝術理論讀書會】藝設系理論組與碩士班學會合辦讀書會活動訊息(2025年1月6日-9日週一到週四中午共4場,地點:總圖書館1樓清沙龍)

【藝術理論讀書會】藝設系理論組與碩士班學會合辦讀書會活動訊息(2025年1月6日-9日週一到週四中午共4場,地點:總圖書館1樓清沙龍)   「藝術」讓你摸不著頭緒嗎?如果已經具有基本的藝術史知識,要如何進一步認識藝術的哲學、社會、心理層面呢?清大藝設系碩班【理論組】的師生,在2025年一開始,就為您呈現一系列深入淺出的讀書會──不用專科背景,不限長幼位階,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書、認識藝術理論吧! 導讀老師群將按照年代,從十八世紀藝術美感觀念的形成,接續十九世紀現代工業社會對藝術的影響;再從二十世紀精神分析的角度,聊到當代藝術讓大眾「看不懂」的可能成因。All Welcome! 名額有限,請速報名。費用全免,還有限量贈書喔。 1/6(一)余季音 副教授美感相對論:優美與崇高 導讀範圍 p.62-67 1/7(二)張琳 副教授藝術與現代化工業社會 導讀範圍p.73-77 1/8(三)高榮禧副教授精神分析美學與弗洛伊德 導讀範圍p.103-108 1/9(四)李立鈞 助理教授杜象與現當代藝術 p.109-118 ※完整參加單一場次者,免費贈送此書一本,活動期間每人限領一本,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報名表單連結 *請務必事先報名,校外人士亦歡迎,唯請遵守圖書館換證相關規定。

【澤空間】《在裡面的在外面 Inside Out 》陳寬 創作個展 Chen Kuan Solo Exhibition,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在裡面的在外面 Inside Out 陳寬 創作個展 Chen Kuan Solo Exhibition 展出日期 | 2024/12/12/~2025/01/10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17: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展覽說明 | 或許是來自對寫生的想像,在執筆對風景描繪的過程中,真實世界的風景,與風景成就的寫生真實在感知的狀態裡共融,那道筆記本或畫框與所見的風景的物理邊界正徐緩地消解。那些原本在「裡面的」有沒有可能已經在「外面」?抑或是那些在「外面」的也正在「裡面」?《在裡面的在外面》,是陳寬試圖以創作的方式重新理解、模糊甚至倒置傳統製陶程序,與陶製成品中「陶」與「釉藥」間的階級與倫理關係。 陶瓷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長久以來承載著實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陶土作為內層的承載基礎,釉藥則是外層的保護與裝飾。然而,這種結構是否僅僅是一種物理分層?又或是一種象徵性的階級隱喻?再以陶的功能性範疇進行討論,當陶失去功能性,成為一「物」,此物是否具備一股脫離陶的脈絡,成為其自我指涉的美學意義。 「裡面」與「外面」的區分,不僅是物理上的層次劃分,更是一種認知上的約定成俗。當土層作為陶物的內層,被視為本質性的「在裡面」,而釉藥則是「在外面」的附屬裝飾,這種分工是否預設了一種既定倫理,即釉藥作為陶土的「表面」,是否只能依附於陶土的內在形體?釉藥不再僅僅是外在的保護層,而是擁有獨立身份的存在;它既可作為物理上的內在,也可成為內容上的主體,挑戰觀者對陶物既有的功能與價值判斷。 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其《知覺現象學》中指出:「感知的經驗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共融,內與外不再是截然對立的兩個範疇,而是相互滲透的流動狀態。」陶土與釉藥的關係亦如是,釉藥的流動性和燒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如自然界的動態演變,將內在的結構轉化為外在的表徵;而陶土則作為容器,包容並形塑釉藥的存在,內外之間的邊界因此逐漸模糊,形成一種辯證的互相交涉。 《在裡面的在外面》是陳寬對陶藝媒材本質的實驗性探索,更是一場對「裡」與「外」的哲學反思。在容器與內容、形式與功能之間,是否存在第三種可能?當「裡面的」成為「外面的」,看似邊界分明的事物互相滲透,我們能否重新思考至陶物與物、形式與意義之間的美學問題,陳寬

113/12/9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廖海廷|藝術專題講座.講題|(不)只是擊樂手的生存指南

廖海廷|藝術專題講座講題|(不)只是擊樂手的生存指南 主持 | 李立鈞 清大藝設系助理教授日期 | 2024/12/9(一) 15:30-17:20 pm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演講廳 廖海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簡介: 廖海廷,擊樂手身份出發的創作者,專注於跨域的聲響呈現。自澳洲昆士蘭省音樂院畢業後前往義大利 Fabrica 駐村,開始結合現代音樂及表演藝術的創作。 隨後前往法國,以「評審一致通過第一獎」取得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CNSMDP)文憑。以詮釋現代音樂作品為中心,沿著當代音樂發展的脈絡,延伸至對聲音的熱愛。近年專注於模組合成器、自然聲音取樣及原聲樂器的融合,透過劇場聲響演出、專輯製作、現場聲音表演和跨域合作來實踐創作理念、探索各種發聲可能和聆聽的多樣性。現居台北,噪音印製發起人。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Ableton Live 認證講師、音樂 / 聲音工作者。

113/12/2 藝術家許雁婷|藝術專題講座.講題|跳躍於時間與空間之間:聲音創作實踐

許雁婷|藝術專題講座講題|跳躍於時間與空間之間:聲音創作實踐 主持 | 李立鈞 清大藝設系助理教授日期 | 2024/12/2(一) 15:30-17:20 pm地點 | 國立清華大學藝設系館一樓8102演講廳 許雁婷(藝術家) 簡介: 許雁婷,以聲音為主要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蘊涵的文化脈絡與紋理,作品常映照聲音與環境、個人。 集體記憶或內在情緒的關係。交織田野錄音、電子和物件聲響,其探索常擺盪在錄音聲音的紀錄及虛構、敘事及想像特質間;亦時常混融其他媒材及藝術領域創作,以裝置、表演、聲音紀錄片、電子原音音樂等形式呈現。另也從事舞蹈劇場及影像聲音設計/配樂。

【竹師藝術空間2館】《專注呼吸 Mindful Presence 》劉濬磊個展,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2館】專注呼吸 Mindful Presence 劉濬磊個展 展覽開幕|2024.11.30(六)14 : 00展覽日期|2024.11.29(五)– 12/20(五)展覽地點|竹師藝術空間(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10 : 00 – 17 : 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 在生與死之間,只有呼吸是持續不斷的一件事,如海如浪,連結身形與生命、意識與時空。 本展覽透過繪畫、雕塑、錄像、裝置及動力機械等多元創作形式,由專注呼吸出發,探尋生而為「人」的多重面向:意識和神性、個體與群體、自性與自然,喚起對生命的覺知,也在這交會時相互的共識,模糊心與靈、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藩籬。 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毛絨絨的邊緣 Edge of paper 李宜亞個展,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毛絨絨的邊緣 Edge of paper 李宜亞個展 展覽開幕|2024.11.28(四)14 : 00展覽日期|2024.11.26(一)– 12/20(五)展覽地點|竹師藝術空間(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10 : 00 – 17 : 00 2016年起,油性粉彩便成為我創作的主要的媒材,總是想著如何順著媒材獨有的魅力去體現我的存在。作畫的當下,我靠著手指的力量不間斷的拉線、塗抹,拉長身體前傾、沿著筆尖邊緣看去,我看見那如同地毯針織的質感,從紙張邊緣冒出,那毛絨絨的邊緣。 毛絨絨,是視覺的、也是觸覺的,視覺是撕開紙張的纖維質感,觸覺指的是我在作畫時、指尖與顏料的接觸像是捏塑般的感受,堆疊如奶油的色料產生不規則凹凸的肌理,如同花彩紋飾柔軟可觸的模樣,日文裡有一詞ふわふわ(fuwa fuwa),意思是軟綿綿蓬鬆的質感,有點類似此觸感。 邊緣,則是體現在我的創作的形式上,我的作品一直圍繞著空間表現,透過剪刀裁剪、搜集各種不同的角落,從精美的居家雜誌、租屋網站下載列印的空間,或一些美術史上經典的作品,成為我搜集的對象,我也稱之為二手的空間。透過拆解與重置,切割的邊緣變得不可忽視,觀者視線可沿著切割線條遊走,如同探索全新的地圖,邊緣也成為視覺的牽引。 回望自己近期創作,不時會出現一張擺向室內的椅子,是一種邀請,請自己(或觀眾)坐上椅子,靜靜的看著空間每一處,也暗示自身從事創作數年,一直以來都以不同方式回望過去與現在。 歡迎蒞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