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23級校內畢業聯展

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23級校內畢業聯展 展出日期 | 2023/05/29(一) ~ 06/10(六) 展覽茶會 | 2023/06/10(六) 14:00pm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六 10:00~17:00 展出地點 | 竹師藝術空間(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2023級藝設系創作組作品請看畢業製作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7205163292 展覽IG:https://www.instagram.com/nthuad_23th/ 2023級藝設系設計組作品請看畢業製作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Artsdesign112 展覽IG:https://www.instagram.com/nthuad_theplace/
哀生 𝘽𝙊𝙍𝙉 𝙊𝙁 𝙎𝙊𝙍𝙍𝙊𝙒_蔣勳個展

哀生 𝘽𝙊𝙍𝙉 𝙊𝙁 𝙎𝙊𝙍𝙍𝙊𝙒_蔣勳個展 展覽名稱 | 哀生 𝘽𝙊𝙍𝙉 𝙊𝙁 𝙎𝙊𝙍𝙍𝙊𝙒_蔣勳個展展出日期 | 2023/05/22(一)~06/02(五) 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20: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 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哀生」這個展覽呈現的作品,源自於藝術家將舊木撿拾的過程作為靈感來源,並透過再製重新賦予它們價值。舊木經歷過特殊時間的淬煉,它們的滄桑紋理和痕跡展現出獨特的物質歷程。這些創作主要集中在尋找、收集被遺棄的木質材料,之後藝術家對其進行塑造和處理,讓它們呈現出全新的內涵。
《棲息地 THE Place》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23級畢業展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23級畢業展《棲息地 THE Place》 展覽名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23級設計組成果展 棲息地 THE Place-Think, Heal, Embrace 展覽時間:2023/05/19(五)-2023/05/22(一) 開幕導覽:2023/05/20(六) 11:00 展覽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A22展區 (台北市經貿二路2號) 展出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 週六至週日10:00-18:00 棲息地IG: https://instagram.com/nthuad_theplace?igshid=YmMyMTA2M2Y= 棲息地FB: https://www.facebook.com/Artsdesign112?mibextid=LQQJ4d 展覽介紹: 棲息地 THE Place,透過三個詞說明棲息地的含意, T-Think in different ways. H-Heal via design. E-Embrace the difference. 意指多物種的聚集、生長,且可供休息及停留的環境,療癒並成長著我們。在這裡我們被激發而不斷思考,歷經風雨的洗禮成就一次次的茁壯,悉心的照料與縝密的規劃,多元的刺激造就多樣的我們,這是一個適合棲息與創造的地方。
在那些日子裏 / in those days 盧國聰 個展

在那些日子裏 / in those days 盧國聰 個展 展期 | 2023. 5.01 (Mon.)- 5.19(Fri)時間 | 10:00-20:00(六、日開放)地點 | 澤藝術空間(新竹市南大路521號) 「♭」「在那些日子裏,發出的聲響總是低半度的。」「比如說我要唱啦,會唱成啦。」「聽起來比較低沈一點,這樣的生活好像更輕鬆一點。」「那些」通常用來指稱距離較遠的事物,「In those days」則被解釋為「那些不再存在的日子」,或「那些遙遠的、過去的日子」。那些日子,總是帶有距離地被提起,懷緬或重新回顧。事實上,那些被忽略的日子只是平淡無奇的日常。
Roll Up & Fight 菈寇咖趴滾逃:王毓淞 個展 Wang Yu Sung Solo Exhibition

Roll Up & Fight 菈寇咖趴滾逃 王毓淞 個展 Wang Yu Sung Solo Exhibition 展期 | 2023.05.01 (Mon.)- 05.26 (Fri.) 時間 | 10:00-17:00(六、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 | 竹師藝術空間 新竹市南大路521號 開幕 | 2023.05.01 (Mon.) 14:00 你總是護送著別人預定的幸福, 無論是艱苦的人建立的家, 或是好野人無憂的家, 凡人間所許的, 你都守願而來, 你陪在產品的產前, 也陪在產品的產後, 在進盒子前先進, 在拆盒子後被拆, 人人看你沒有, 若有似無,透也不明, 集滿了一口又一口短小的傲氣, 好拿來頂撞這世界的現實, 你是掩護勞動的勞動, 你是護持生產的生產, 像亦步亦趨的卡農, 也是追隨起伏的賦格, 一面貼緊幸福, 一面翻滾江湖, 既是邊緣亦是前緣, 一如腳下的島。 「撩起褲管、捲起袖子……」是一種要大展身手的預備動作,在精神或身體要開啟高壓勞動前,「菈寇咖、閉糗摁(撩褲管、捲袖子)」就是一種最簡單的變身模式了。 從農村到城市,在那個交通困難的年代,他們在島內移民,他們是帶著青春夢的島內移工,他們是台灣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從語言到國家、農業到工業、居住與生活,都在快步重塑。 工廠的位置,固定了肉身;走不開的人生,電台主持人鬥嘴鼓的談天說地裡偶爾一瞥故鄉,甜蜜淒涼的悲哀戀歌,止惡勸善的故事,填補了無法在場的勞動生命。 當“流浪”還不是“流浪”的年代,沒有“流浪漢”,那個年代的“流浪”,濃濃飄散著浪漫的氣味,“流浪”是一種勇往直前的骨氣,是給原生家庭的誓言,“流浪”是做給故鄉看的拼搏,每個來台北流浪的孩子後來都成了流浪的硬漢,人生的拳頭師。 此次展覽是對他們人生故事的追尋和初探,也是佩服和致敬。 (文/王毓淞)
《熠熠》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23級畢業展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23級畢業展《熠熠》 展覽名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23級創作組校外畢業聯展《熠熠》 展覽時間:2023/04/19-2023/05/07 開幕茶會:2023/04/22(六),14:00pm 展覽地點:美麗永安藝文中心(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390號2樓) 休館時間:除夕至初四、國定假日、每月第一個禮拜一 營業時間:9:00-17:00 .IG:https://instagram.com/nthuad_23th?igshid=YmMyMTA2M2Y= .美麗永安藝文中心網頁 展覽介紹 「於是甘心將日子存放在燈塔內,漫漫長夜凝成一團灰。灰裡有細細的,熱熱的光。」 熠者,盛光也。從火習聲。 初次抵達創作的曠野,以為來到自由宣洩靈感的樂園,卻發現無人之境滿是試煉。四年的時光,十六個季節,那些嘗試、推翻、自圓其說、懷疑的輪迴在無數夜裡安靜地爆炸。 終究走到了這裡,挑檢灰燼裡的火星,那是不曾在夢裡見過的璀璨。無法停止跌跌撞撞但一切問題似乎也不成問題。在燈塔裡的日子,是日、是夜、是自己。嚮往遠方,然後發光。 2023年清大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畢業展覽聚焦「創作意義」與「投注心力」之反思。回顧2019至今的日子,疫情佔據大半校園生活,改變我們在傳統空間內學習模式,回歸更加內省,獨立的個體空間。完成一件事情得經過多少階段?細數一路走來,原本的我們跟現在的我們好像一樣卻又存在巨大的不同;也許在連自己都不曾發現的時空間隙,我們長成了現在的模樣,在成堆的畫紙裡,在隨筆的速寫裡。 如果火是瞬間燃起的精彩,對我們而言,習,就是每日每日為了「自己」而不斷實踐、失敗、重蹈覆轍然後再生的過程。前有盜火者普羅米修斯,將火焰從神的手中竊取至人間,用無休止的苦難成就人類文明;而渺小如我們不似神話壯烈,卻努力抓住那星星之火,日夜的累積結成一張網,將小小的火焰牢牢捕獲。「熠熠」為這象徵結束與起始的展覽命名,整理過去的積累,期許未來也能在火堆裡重生,變成更好的自己。
四月的展:黃點點個展

四月的展:黃點點個展 展期 | 2023.4.06(Thu.)- 4.21(Fri.)時間 | 10:00-20:00(六、日開放)地點 | 澤藝術空間 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開幕 | 四月的某日三點左右 關於某些輕微引用,在藝術家與藝術家之間,難以辨認的,各自的無名手法,如果這是偷來的,概念也有手痕,相似也是一種協作。「在概念上,輕鬆愉快其實是帶有某一種陰影的」「我幫這兩個東西,各自都取了名字。」 If the light references, between artists, almost unidentifiable, unspecified in their own ways, are stolen, then concepts should carry handprints. Similarity is, too, a kind of collaboration.‘In a concept, lightheartedness, in fact, possesses a kind of shadow’‘I gave these two things a name.’
藝鳴清華:2023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聯展

藝鳴清華:2023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聯展 展覽日期 Exhibition Term |2022.3.27 (一) – 2022.4.23 (五) 10:00 – 17:00展覽地點 Exhibition Venue|竹師藝術空間開幕 Opening |2022.3.28 (二) 14:00參展藝術家 Artist |江怡瑩、吳宇棠、吳鎮中、呂燕卿、李宜亞、林田壽、林欣怡、施富錡、胡以誠、徐子涵、徐素霞、陳良沛、陳依純、黃銘祝、葉俊顯、蕭銘芚、謝鴻均 今年的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聯展「藝鳴清華」已邁入第六屆,期間不斷承先啟後挹注新血,爲本系注入豐沛的創作能量與教學視野。 本次的「藝鳴清華」參展藝術家涵蓋新晉教授至資深退休教授,除了展現本系豐厚多元的創作實踐,也同時象徵優良藝術教育的典範傳承。這次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4月23日,歡迎觀眾蒞臨竹師藝術空間,欣賞本系教師的精湛技藝,期待您的到來!
TECHtile|澤藝術空間

TECHtile|澤空間 展覽名稱 | TECHtile 展出日期 | 2023/03/13(一)~03/31(五) 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20: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 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策展者 | 江怡瑩教授 展出者 | 王芝嫺、胡希、陳詣云、許凱琍、彭姿云、曾紫諾、程潔優、楊子儀、楊巧恩、羅文韻 TECHtile複合了科技(technology)及觸覺(tactile)的互文表現,將帶領觀眾一同感受新世代的觸覺美感。本展覽在「身體覺知」的關切中,進一步探討了科技輔助與藝術、設計之間的互動,也為當代工藝設計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思考軸度。 觸覺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感知來源,但隨著視覺的強勢發達,觸覺漸漸退縮為隱性感覺,而鮮少成為傳達美感的主體媒介。在江怡瑩教授的策劃指導下,清華藝設系金工組的三年級同學們,嘗試以系列杯環表現觸覺之細膩層次,透過觸摸來感受不同材質、紋理、重量等的差異,讓觸覺再度成為感質的焦點。 TECHtile展覽也呈現了科技與藝術設計之間的交流與共作。本次參展的年輕設計師們,交錯運用數位列印技術與手工操作技藝的協作,發展出精彩有趣的觸覺系列作品。各系列展出作品的形狀、色彩和質感,在設計發想與工藝製作上都極具創意,呈現出新穎獨特的風格,也展現出工藝設計與科技共作的多樣性和未來性,並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 TECHtile展覽將持續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澤藝術空間」展出至2023年3月31日。歡迎各界藝術同好或科技夥伴們,前來一探究竟與我們討論交流。
墨生人 |竹師藝術空間2館

墨生人 展覽名稱 | 墨生人展出日期 | 2023/03/06(一) – 2023/03/31(四)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17:00 (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展出地點 | 竹師藝術空間2館(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漫遊於茫茫人海中的五人,因為書畫與墨而相遇。在筆墨間暢遊,於書畫中徜徉,我們從不相熟的陌生人,轉變成是一群為墨而生的墨生人,以墨敘說我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