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師藝術空間及二館】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評圖展,歡迎蒞臨參觀!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113學年度第一學期評圖展 展覽日期 | 2024.12.24~2025.01.03展覽地點 | 竹師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2館參觀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 – 17:00(國定假日及週六、日不開放) 創作組評鑑日期:2024/12/24(二)評圖老師:黨若洪、黃華真、吳宇棠、謝鴻均、胡以誠、梁莉苓、張晴文、林欣怡、紀宇芳、李立鈞 設計組評鑑日期:2024/12/27(五)評圖老師:陳元杉、李建佑,蕭銘芚、江怡瑩、董芳武、施富錡、李允文、謝翠如、莊雅量 參展人 |楊詠心、王藎晗、林玟伶、鄧宇琇、陳姿蓉、王詩蘋、陳懷欣、巫惠琳、劉智淵、陳俐菁、賴柏臻、吳若曦、盧國聰、王儀川、呂亭葳、梁棋棋、葉家綺、陳昕昀、陳鈺慈、劉濬磊、蔡佩君、陳宥蓁、葉珮柔、顏子耘、黃竹賢、鄧宇彤、林亮廷、黃盈甄、蘇萱瑄、徐葳、鄭棻、陳弘諭、高利淳、林聖雲、歐宸辰、李若溦、王子容、林彥均、陳明玥、張上元、陳圓宓、張雅晴、幸芊芊、李禹彤、徐凱琍 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在裡面的在外面 Inside Out 陳寬 創作個展 Chen Kuan Solo Exhibition,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在裡面的在外面 Inside Out 陳寬 創作個展 Chen Kuan Solo Exhibition 展出日期 | 2024/12/12/~2025/01/10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17: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展覽說明 | 或許是來自對寫生的想像,在執筆對風景描繪的過程中,真實世界的風景,與風景成就的寫生真實在感知的狀態裡共融,那道筆記本或畫框與所見的風景的物理邊界正徐緩地消解。那些原本在「裡面的」有沒有可能已經在「外面」?抑或是那些在「外面」的也正在「裡面」?《在裡面的在外面》,是陳寬試圖以創作的方式重新理解、模糊甚至倒置傳統製陶程序,與陶製成品中「陶」與「釉藥」間的階級與倫理關係。 陶瓷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長久以來承載著實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陶土作為內層的承載基礎,釉藥則是外層的保護與裝飾。然而,這種結構是否僅僅是一種物理分層?又或是一種象徵性的階級隱喻?再以陶的功能性範疇進行討論,當陶失去功能性,成為一「物」,此物是否具備一股脫離陶的脈絡,成為其自我指涉的美學意義。 「裡面」與「外面」的區分,不僅是物理上的層次劃分,更是一種認知上的約定成俗。當土層作為陶物的內層,被視為本質性的「在裡面」,而釉藥則是「在外面」的附屬裝飾,這種分工是否預設了一種既定倫理,即釉藥作為陶土的「表面」,是否只能依附於陶土的內在形體?釉藥不再僅僅是外在的保護層,而是擁有獨立身份的存在;它既可作為物理上的內在,也可成為內容上的主體,挑戰觀者對陶物既有的功能與價值判斷。 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其《知覺現象學》中指出:「感知的經驗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共融,內與外不再是截然對立的兩個範疇,而是相互滲透的流動狀態。」陶土與釉藥的關係亦如是,釉藥的流動性和燒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如自然界的動態演變,將內在的結構轉化為外在的表徵;而陶土則作為容器,包容並形塑釉藥的存在,內外之間的邊界因此逐漸模糊,形成一種辯證的互相交涉。 《在裡面的在外面》是陳寬對陶藝媒材本質的實驗性探索,更是一場對「裡」與「外」的哲學反思。在容器與內容、形式與功能之間,是否存在第三種可能?當「裡面的」成為「外面的」,看似邊界分明的事物互相滲透,我們能否重新思考至陶物與物、形式與意義之間的美學問題,陳寬
【竹師藝術空間2館】專注呼吸 Mindful Presence 劉濬磊個展,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2館】專注呼吸 Mindful Presence 劉濬磊個展 展覽開幕|2024.11.30(六)14 : 00展覽日期|2024.11.29(五)– 12/20(五)展覽地點|竹師藝術空間(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10 : 00 – 17 : 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 在生與死之間,只有呼吸是持續不斷的一件事,如海如浪,連結身形與生命、意識與時空。 本展覽透過繪畫、雕塑、錄像、裝置及動力機械等多元創作形式,由專注呼吸出發,探尋生而為「人」的多重面向:意識和神性、個體與群體、自性與自然,喚起對生命的覺知,也在這交會時相互的共識,模糊心與靈、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藩籬。 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毛絨絨的邊緣 Edge of paper 李宜亞個展,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毛絨絨的邊緣 Edge of paper 李宜亞個展 展覽開幕|2024.11.28(四)14 : 00展覽日期|2024.11.26(一)– 12/20(五)展覽地點|竹師藝術空間(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10 : 00 – 17 : 00 2016年起,油性粉彩便成為我創作的主要的媒材,總是想著如何順著媒材獨有的魅力去體現我的存在。作畫的當下,我靠著手指的力量不間斷的拉線、塗抹,拉長身體前傾、沿著筆尖邊緣看去,我看見那如同地毯針織的質感,從紙張邊緣冒出,那毛絨絨的邊緣。 毛絨絨,是視覺的、也是觸覺的,視覺是撕開紙張的纖維質感,觸覺指的是我在作畫時、指尖與顏料的接觸像是捏塑般的感受,堆疊如奶油的色料產生不規則凹凸的肌理,如同花彩紋飾柔軟可觸的模樣,日文裡有一詞ふわふわ(fuwa fuwa),意思是軟綿綿蓬鬆的質感,有點類似此觸感。 邊緣,則是體現在我的創作的形式上,我的作品一直圍繞著空間表現,透過剪刀裁剪、搜集各種不同的角落,從精美的居家雜誌、租屋網站下載列印的空間,或一些美術史上經典的作品,成為我搜集的對象,我也稱之為二手的空間。透過拆解與重置,切割的邊緣變得不可忽視,觀者視線可沿著切割線條遊走,如同探索全新的地圖,邊緣也成為視覺的牽引。 回望自己近期創作,不時會出現一張擺向室內的椅子,是一種邀請,請自己(或觀眾)坐上椅子,靜靜的看著空間每一處,也暗示自身從事創作數年,一直以來都以不同方式回望過去與現在。 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2024新竹市玻璃藝術節 清華大學藝設系師生玻璃藝術聯展,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2024新竹市玻璃藝術節 清華大學藝設系師生玻璃藝術聯展 展出日期 | 2024/11/16/~12/08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9:00~17: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展覽說明 | 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小小的小小的Little,little and little._陳采懿_戴辰安雙人聯展,展期:2024/11/04~11/15,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小小的小小的Little,little and little._陳采懿_戴辰安雙人聯展 展覽名稱 | 小小的小小的Little,little and little._陳采懿_戴辰安雙人聯展展出日期 | 2024/11/04/~11/15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17: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展覽說明 |從日常中的各種小物件為靈感出發,生活中的各種小小角落都可能會藏著意想不到的新事物。或以大自然中植物的樣貌作為發想,表現自然中那些小小生命力、質樸、自由的感覺。本次展覽以發掘生活中的小事物、小角色、小細節為靈感,紀錄作者生活中喜歡的、有趣的小小事物。 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2024春之清華藝術卓越獎,歡迎蒞臨參觀!
2024春之清華藝術卓越獎 展覽日期 | 2024.11.04~11.20展覽地點 | 竹師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2館參觀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 – 17:00(國定假日及週六、日不開放)參展人 |王瑜、王儀川、王藎晗、江育霆、吳若曦、吳菀容、吳誌恩、吳雙、呂亭葳、宋亭儀、李若溦、卓紓藝、幸芊芊、林彤蕓、林玥荷、林亮廷、林聖雲、洪千淳、倪娸榕、徐葳、高利淳、張桐慈、張紜慈、梁棋棋、許凱琍、陳姿蓉、陳宥蓁、陳鈺慈、黃竹賢、楊子萱、葉家綺、葉珮柔、廖文翊、劉智淵、劉達立、劉濬磊、歐宸辰、潘羽鍚、蔡佩君、鄧宇彤、謝羽喬、蘇萱瑄、 《2024春之清華藝術卓越獎》於11月4日起正式登場,本次集結42件入圍作品在竹師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二館現場展出,並將在11月8日由4位外審委員現場評選出「金獎」2名、「銀獎」2名 、「銅獎」2名、「優選獎」4名、「佳作獎」4名。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2館】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X科技藝術研究所 2024第五屆科技藝術校園展《微噪 18.98 Hz》展期:2024/10/16~10/25,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2館】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X科技藝術研究所 2024第五屆科技藝術校園展《微噪 18.98 Hz》 展出日期| 2024/10/16~10/25展覽時間| 週一至週五 12:00~18:00、週六至週日11:00-18:00展出地點| 竹師藝術空間2館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策展論述| 微噪,是電腦散熱風扇在快速運轉,是繼電器在噠噠作響、是接收訊號時的雜訊。在科技藝術展覽中,這些微弱而低頻的噪音時刻圍繞在觀眾耳邊,若隱若現,如同作品本身在低語。這些來自科技的喃喃自語,即便只是細微的聲響,卻各自表述著每件作品的狀態與訊息,指引著觀眾步入展場、了解作品。這些細微的聲音是科技藝術本身,也是作品的心跳。 微弱而低頻的細小波動,是創作過程中填補時間與空間的微小刻度,潛伏在表層感官屏蔽之處,只有經過細思與放大感受,才能發掘作品本身的狀態與訊息。在18.98Hz之間,人眼與聲波的共振,透過微弱的頻率影響感官,使我們看見幻覺。這微弱的頻率,是不安於現狀,內心按捺不住的鼓動轟鳴,渺小而偉大。理念交織的共振、時間流逝的滴答步伐,輕輕道出所有組成思緒的隻字片語,這些雜訊在不定的嘗試與改變之間,收束為定序的微噪。 微微噪音,乘載著每件作品的故事急速奔跑著,若有似無的載負著藝術家透過作品道出的呢喃。打開感官,與我們一起感受微噪。 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玻璃眼Vitreous_曾若綺個展,展期:2024/10/13~11/02,歡迎蒞臨參觀!
【澤空間】玻璃眼Vitreous 曾若綺個展 展覽名稱 | 玻璃眼Vitreous_曾若綺個展展出日期 | 2024/10/13/~11/02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17: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展覽說明 |眼睛利用複雜細緻的玻璃接受訊息,相機以玻璃的折射列印時間,透過玻璃看見的光線似乎沒什麼不同。 你我不盡相同的玻璃眼,共存堅硬與易碎,或許早是充滿刮痕與細縫,像濾鏡一般,將光線化為想像的模樣。 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善意回聲 Echoes of Goodness 劉宗榮個展 Liu, Tsung-Jung solo exhibitio,歡迎蒞臨參觀!
【竹師藝術空間】善意回聲 Echoes of Goodness 劉宗榮個展 Liu, Tsung-Jung solo exhibitio】 策展人|葉先傑展覽開幕|2024.10.08(二)14 : 00展覽座談|2024.10.26(六)14 : 00與談人|陳貺怡、葉先傑、劉宗榮展覽日期|2024.10.07(一)– 11/01(五)展覽地點|竹師藝術空間(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10 : 00 – 17 : 00 文|劉宗榮回想十六年前來到新竹教育大學的藝設系,使藝術更深地滲入骨子裏,極其美好。 曾誤以為藝術僅是視覺與感受上的事,然而就在日常與藝術密不可分的實踐中,擴散了藝術在社會與世界的善意;即便當時未必在視覺美感上保持善意。反芻作品在不經意中流露的善意,以及藝術之於社會,也似乎不斷反思如何實踐善意去追求一絲希望。 歡迎蒞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