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大美術營營隊錄取公告
2023 清大美術營錄取名單1、 報到時間地點:2023/2/7(二)上午 8:30-8:40。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藝術與設計學系系館一樓(新竹市南大路521 號)2、 報到時繳交活動費用 500 元,包括午餐、保險與活動費用(未繳費者不能參加後續活動。)3、 人物寫生之畫具與紙張自行準備。本校提供四開畫板與畫架4、 若因突發因素而未能參加本活動,請於活動前一週通知主辦單位([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5、 若因天災或突發狀況以致活動取消,將於活動前一日晚上通知。
2022春之清華駐校大師Franz Bette教學成果展

《覺知至物換的具現》 展期|2022.12.26-2023.12.31地點|新竹市南大路521號 澤藝術空間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20:00 【展覽介紹】 Sensory Awareness Transformed Into Concrete Objects 覺知至物換的具現 本展覽展現法蘭茲•貝特教授於2022年在清華大學駐校的教學成果,在歷時三個月的工作坊課程中,學生們完成了兩大專題的系列作品。此次工作坊的探討主題為「感官與物質的覺察」。 感官是我們體察周遭世界的介面。五感中的視、聽、嗅、味、觸覺,在在提供了難以言喻的感知交流。此外 ,本體感覺(大腦知曉我們的四肢與軀幹對應於空間定位的能力)更是提供了進階的工具,讓我們能夠經歷「此在」與感知「當下」。 早在大腦傳達信號成為思緒之前,我們便已有體驗且有所感。這是成為完整覺知事物發生當下的關鍵;進而 ,此種高度覺知的狀態是啟發概念、匯集思緒、形構事物的重要泉源。 肉身感受與啟通的感官意識、 材料知識及工具能力相結合,在在皆於創作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亦從而產生了詩意空間。 當一個完整的雞蛋被解構時,原本為人所熟悉的形式與量體便被轉化了;以蛋殼碎片重組後的物件,表達介於脆弱、輕盈與重力之間的詩意關係。 藉由萬向接頭的演繹與運用,強化了項鍊的靈活特質,同時亦將裝飾與機能整合為同一要素;使之得以跟隨配戴者有機地移動,更而拓展了珠寶飾件的表達範疇。
【雙聯碩士學位學程申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請於2023年01月04日(三)前向系所提交相關申請資料
【徵聘】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徵聘專任教師1名
一、職稱: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 二、聘任條件 .具國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或具助理教授以上證書者。.申請者學術領域專長:設計運算、數位工藝、數位製造、循環設計、使用者研究、產品設計、服務設計、工藝設計、文創設計、工藝與科技跨領域、設計趨勢研究、設計產業研究、設計理論或民藝美學等相關學術專長,著重實務應用與理論並進,其觀念與作品具前瞻性與未來性。.歡迎對教學及工藝、文化創意設計或相關跨領域研究創作有高度熱忱,具有國際跨領域合作經驗及雙語能力(英語授課)者尤佳。.聘任後須共同協助藝術與設計學系相關系務發展與學生輔導工作。 三、檢附資料(以下紙本資料各一式一份。如未依照規定繳齊資料,一律視為資格不符。另請將各項電子檔資料彙整後Email至藝術與設計學系系辦 王小姐[email protected]。) .個人履歷表(含自傳、學經歷、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著作目錄等)。.學歷證明文件影本(含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應屆畢業生需指導教授推薦信證明;凡持國外學歷者請繳交「國外學歷驗證」文件證明。.若具有助理教授以上證書者,請檢附相關影本,或其它重要專業證明文件影本。博士論文或五年內發表之期刊文章、著作,及重要展演相關資料。.可授本系設計組相關課程綱要,至少四門,其中兩門大學部課程,兩門碩士班課程(近年設計組專門課程表,請自行參酌本系系網課程資訊),亦可自編新課程科目,並提供相關課程綱要。.應聘者依學術專長擬一份競爭型研究計畫書或國際交流計畫書(含執行細項及經費規劃)。 四、應徵方式 .應聘者應於112年2月6日(星期一)止,一式一份,以掛號寄達:30014新竹市南大路521號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蕭銘芚主任收。(郵件封面請註明:應徵藝設系設計組專任教師資料。以郵戳為憑,申請資料恕不退件)。.經書面審查通過者,合於應徵條件者將另行通知(面試包含英語試教)。 五、聯絡資訊 .藝術與設計學系網站 http://artdesign.site.nthu.edu.tw/.電話:03-5715131 #72901 (王小姐).徵聘公告電子檔下載(PDF)
【徵聘】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 徵聘專任教師1名
一、職稱: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 二、聘任條件 三、檢附資料 四、應徵方式 五、聯絡資訊 徵聘公告電子檔下載(PDF)
賀!本系張琳副教授獲傅爾布萊特 資深學者研究獎助金

賀!本系張琳副教授獲傅爾布萊特 資深學者研究獎助金 傅爾布萊特計畫為美國最具指標性的國際交換計畫,全球共有49個基金會與超過100個大使館負責運作,總計有160國參與。透過此計畫的交流,將各國的學者、學人與夥伴單位連結,形成一個多元與活絡的網絡,從鼓勵多方理解出發,進而促進知識分享、改善生活。(以上說明為擷取此網頁) 本校卓越獎項網頁連結
【說明會】清華大學藝術學院與西安大略大學雙聯碩士學位學程說明會
2023清大美術營招生,一律採線上報名,請於2022/12/23(五)前填妥相關資料
2023清大美術營 招生對象:全國高中職高中學生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活動日期:2023/2/7(二)活動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藝術與設計學系(新竹市南大路521號)招生名額:20位活動費用:每人500元整 活動內容: 08:30~08:40 集合08:40~09:00 開場歡迎、活動簡介09:00~12:00 解密人物繪畫(人物繪畫寫生實作)12:00~13:30 午餐與休息13:30~14:30 透析當代藝術14:30~15:30 參觀藝設系館與工作空間15:30~16:30 清大校本部巡禮 活動注意事項1、上午報到與上課地點為清華大學南大校區(新竹市南大路521號藝術與設計學系系館),下午將會參觀清大校本部(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2、活動費用於報到時繳交,費用包括午餐、保險與課程相關費用。3、人物寫生課程,主辦方提供四開畫板、畫架,需自備畫材與畫紙(媒材不限),畫幅大小與數量依個人條件並參酌課程時間。4、報名人數超過名額,篩選方式由主辦單位依報名資料予以衡量。 報名:一律採線上報名,請於2022/12/23(五)前填妥資料後上傳,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ZEau1vTRCNWhAjQj8 聯絡人:胡老師 [email protected] 簡章下載
2022春之清華藝術卓越獎-入圍名單

創作類 王佳嫺、王儀川、平家安、吳曉琪、林玟希、林瑩宣、洪瑄蔓、孫可兒、陳宥蓁、陳鈺慈、彭光維、彭韋、黃靖甯、劉智淵、潘羽鍚、蔡皖寧、鄧宇彤、鄭筑檄、賴柏臻、簡杏安 設計類 丁原好、王瑜、江登豐、余杰翰、林芷潔、林純廷、胡希、徐庭郁、郭展佑、陳弘諭、游加鈺、黃竹賢、黃湘庭、黃羣、劉濬磊、樓育雯、蔣勳、鄧宇彤、鄭棻 *以上入圍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 *以上入圍同學請依簡章說明送件 *收件日期:通過初審者,請於111年11月11日(五)中午12時至14時(地點:2F平面二教室)送件。 入圍名單下載、簡章下載 2022春之清華藝術卓越獎-入圍名單 創作類 王佳嫺、王儀川、平家安、吳曉琪、林玟希、林瑩宣、洪瑄蔓、孫可兒、陳宥蓁、陳鈺慈、彭光維、彭韋、黃靖甯、劉智淵、潘羽鍚、蔡皖寧、鄧宇彤、鄭筑檄、賴柏臻、簡杏安 設計類 丁原好、王瑜、江登豐、余杰翰、林芷潔、林純廷、胡希、徐庭郁、郭展佑、陳弘諭、游加鈺、黃竹賢、黃湘庭、黃羣、劉濬磊、樓育雯、蔣勳、鄧宇彤、鄭棻 *以上入圍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以上入圍同學請依簡章說明送件 *收件日期:通過初審者,請於111年11月11日(五)中午12時至14時(地點:2F平面二教室)送件。 入圍名單下載、簡章下載
[混搭侵越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22級畢業展

[混搭侵越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22級畢業展 Facebook 專頁 Instagram 專頁 新一代線上設計展 新一代線上展間 策展理念: 混搭侵越 mix&match,簡稱 M&M。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邊界之中構築自身,發展屬於自己的技術與美感。但是每個人也都屬於群體、屬於世界。多元與獨特是新世代的和諧。隨著當代的知識、文化、技術快速傳播,不同的領域的分冶不再僵硬,而能彼此融合成新的展現空間。 如同異材質之間的混搭、解構、再創造,我們也都在廣大的世界之中探索、搭配、多方吸收,不斷超越既有的框架。 The 2022 graduate exhibi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Arts and Design, Design workshop a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is named Mix&Match, briefly M&M. Each person is an independent individual, constructing himself within the boundaries and developing his own technique or skills and aesthetics; however, everyone also belongs to a larger group and the world. Diversity and uniqueness state the harmony of our new generation. With the rapid spread of contemporary knowledg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the division of different fields is no longer rigid, bu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new posibilities. Just like how different materials mix, deconstruct, and recreate together, we are also exploring, matching, and absorbing a v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