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暮暮

朝朝暮暮 展出日期 | 2023/06/07(二)~06/16(六) 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17: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 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展出者 | 鄧宇彤、徐葳、黃竹賢、王瑜、高利淳 歡迎蒞臨參觀!
哀生 𝘽𝙊𝙍𝙉 𝙊𝙁 𝙎𝙊𝙍𝙍𝙊𝙒_蔣勳個展

哀生 𝘽𝙊𝙍𝙉 𝙊𝙁 𝙎𝙊𝙍𝙍𝙊𝙒_蔣勳個展 展覽名稱 | 哀生 𝘽𝙊𝙍𝙉 𝙊𝙁 𝙎𝙊𝙍𝙍𝙊𝙒_蔣勳個展展出日期 | 2023/05/22(一)~06/02(五) 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20: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 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哀生」這個展覽呈現的作品,源自於藝術家將舊木撿拾的過程作為靈感來源,並透過再製重新賦予它們價值。舊木經歷過特殊時間的淬煉,它們的滄桑紋理和痕跡展現出獨特的物質歷程。這些創作主要集中在尋找、收集被遺棄的木質材料,之後藝術家對其進行塑造和處理,讓它們呈現出全新的內涵。
在那些日子裏 / in those days 盧國聰 個展

在那些日子裏 / in those days 盧國聰 個展 展期 | 2023. 5.01 (Mon.)- 5.19(Fri)時間 | 10:00-20:00(六、日開放)地點 | 澤藝術空間(新竹市南大路521號) 「♭」「在那些日子裏,發出的聲響總是低半度的。」「比如說我要唱啦,會唱成啦。」「聽起來比較低沈一點,這樣的生活好像更輕鬆一點。」「那些」通常用來指稱距離較遠的事物,「In those days」則被解釋為「那些不再存在的日子」,或「那些遙遠的、過去的日子」。那些日子,總是帶有距離地被提起,懷緬或重新回顧。事實上,那些被忽略的日子只是平淡無奇的日常。
四月的展:黃點點個展

四月的展:黃點點個展 展期 | 2023.4.06(Thu.)- 4.21(Fri.)時間 | 10:00-20:00(六、日開放)地點 | 澤藝術空間 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開幕 | 四月的某日三點左右 關於某些輕微引用,在藝術家與藝術家之間,難以辨認的,各自的無名手法,如果這是偷來的,概念也有手痕,相似也是一種協作。「在概念上,輕鬆愉快其實是帶有某一種陰影的」「我幫這兩個東西,各自都取了名字。」 If the light references, between artists, almost unidentifiable, unspecified in their own ways, are stolen, then concepts should carry handprints. Similarity is, too, a kind of collaboration.‘In a concept, lightheartedness, in fact, possesses a kind of shadow’‘I gave these two things a name.’
TECHtile|澤藝術空間

TECHtile|澤空間 展覽名稱 | TECHtile 展出日期 | 2023/03/13(一)~03/31(五) 展覽時間 | 週一至週五 10:00~20:00(國定假日及六、日不開放) 展出地點 | 澤空間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策展者 | 江怡瑩教授 展出者 | 王芝嫺、胡希、陳詣云、許凱琍、彭姿云、曾紫諾、程潔優、楊子儀、楊巧恩、羅文韻 TECHtile複合了科技(technology)及觸覺(tactile)的互文表現,將帶領觀眾一同感受新世代的觸覺美感。本展覽在「身體覺知」的關切中,進一步探討了科技輔助與藝術、設計之間的互動,也為當代工藝設計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思考軸度。 觸覺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感知來源,但隨著視覺的強勢發達,觸覺漸漸退縮為隱性感覺,而鮮少成為傳達美感的主體媒介。在江怡瑩教授的策劃指導下,清華藝設系金工組的三年級同學們,嘗試以系列杯環表現觸覺之細膩層次,透過觸摸來感受不同材質、紋理、重量等的差異,讓觸覺再度成為感質的焦點。 TECHtile展覽也呈現了科技與藝術設計之間的交流與共作。本次參展的年輕設計師們,交錯運用數位列印技術與手工操作技藝的協作,發展出精彩有趣的觸覺系列作品。各系列展出作品的形狀、色彩和質感,在設計發想與工藝製作上都極具創意,呈現出新穎獨特的風格,也展現出工藝設計與科技共作的多樣性和未來性,並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 TECHtile展覽將持續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澤藝術空間」展出至2023年3月31日。歡迎各界藝術同好或科技夥伴們,前來一探究竟與我們討論交流。
2022春之清華駐校大師Franz Bette教學成果展

《覺知至物換的具現》 展期|2022.12.26-2023.12.31地點|新竹市南大路521號 澤藝術空間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20:00 【展覽介紹】 Sensory Awareness Transformed Into Concrete Objects 覺知至物換的具現 本展覽展現法蘭茲•貝特教授於2022年在清華大學駐校的教學成果,在歷時三個月的工作坊課程中,學生們完成了兩大專題的系列作品。此次工作坊的探討主題為「感官與物質的覺察」。 感官是我們體察周遭世界的介面。五感中的視、聽、嗅、味、觸覺,在在提供了難以言喻的感知交流。此外 ,本體感覺(大腦知曉我們的四肢與軀幹對應於空間定位的能力)更是提供了進階的工具,讓我們能夠經歷「此在」與感知「當下」。 早在大腦傳達信號成為思緒之前,我們便已有體驗且有所感。這是成為完整覺知事物發生當下的關鍵;進而 ,此種高度覺知的狀態是啟發概念、匯集思緒、形構事物的重要泉源。 肉身感受與啟通的感官意識、 材料知識及工具能力相結合,在在皆於創作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亦從而產生了詩意空間。 當一個完整的雞蛋被解構時,原本為人所熟悉的形式與量體便被轉化了;以蛋殼碎片重組後的物件,表達介於脆弱、輕盈與重力之間的詩意關係。 藉由萬向接頭的演繹與運用,強化了項鍊的靈活特質,同時亦將裝飾與機能整合為同一要素;使之得以跟隨配戴者有機地移動,更而拓展了珠寶飾件的表達範疇。